2024年8月27日,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上海ITPO与上海交大-联合国工发绿色增长联合研究院联合主办的“虹口双碳对话·第三届碳中和技术方案征集暨UNIDO Global Call 2024中国项目储备评估会”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成功举办,来自政府、大学和企业的代表约60余人参加了此次双碳对话活动。
方融科技凭借申报的《行业领先的一体化能碳管理数字底座及智能解决方案》,荣获领军项目奖。
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张锡平会长、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赖晓明董事长和评审专家颁发证书方融科技依托在电力能源领域三十余年的丰富积累,基于独有的e-CIM全景能源模型体系和五维分布式时空能源数据库构建能源数字底座,将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SCADA、GIS、专家智能、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打造自有ie-Cloud智慧能源云平台,已开发一系列能源运行和双碳管理的数智化产品方案。
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方融科技的一体化能碳管理数字底座及智能解决方案从创新性、可持续性、可推广性以及可预期回报等多方面展现出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坚定支持和积极贡献。
可持续性是立足之本
方融科技的一体化能碳管理数字底座及智能解决方案,不仅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还能助力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独特的e-CIM全景能源模型体系和五维时空分布式能源数据库,为能源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智能算法结合“云-边-端”体系的大量实践,为人工智能技术在能源管理领域的深化应用起到推动作用。支撑 企业在绿色生产、零碳运营、ESG治理、产品碳足迹管理、碳资产管理等诸多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能源生产及消费的实时精准监测、全面深度分析和智能运行调控,提高能源企业的资产管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保障用能企业的能源运行安全可靠,并且帮助企业准确掌握各环节的能源消耗和成本情况。在节能降碳上,支持企业实时精准监测能耗情况、进行多维度对标分析,配合用能负荷进行优化调度,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同时,平台可以迅速发现潜在的节能空间,通过管理节能和技改节能,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能源成本,智能提升清洁能源的就地消纳比例,贡献碳减排。可推广性是发展之道
方融科技深谙可推广性是发展之道,可推广性体现在跨行业适用性、标准化兼容性、定制灵活性以及技术稳定可靠可复制四个方面。
一体化能碳管理数字底座及智能解决方案又将为用户带来哪些预期回报呢?
1)提高能源效率
精细化管理:采用全景能源模型体系和五维分布式时空能源数据库,实现对全品类能源的精细化监控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智能化调控:基于ie-Cloud智慧能碳云平台,提供智能预测、 智能预警、智能调控,减少人工操作,提升能源管理效率。
2)提升运行效益
智能优化排产:根据能耗情况和能源成本,智能调节生产安排,降低生产成本。
节能技改推进:定位低效用能设备和低效用能行为,推动节能技改,持续监控节能效果,确保设备稳定并评价节能成效。
3)助力循环经济
多源数据互通:实现传统能源、新能源、生产数据、设备状态数据等 多源数据的融合,通过微电网、虚拟电厂、负荷调节等多种智能运行方式,帮助企业实现经济寻优运行和节能减碳治理。
推动绿色低碳:支持企业通过用能价格与负荷优化配置、电能替代、 提升清洁能源利用率等措施,提高绿色低碳水平。
4)改善环境效益
降低碳排放量:通过碳排放评价和碳信用报告等功能,帮助企业摸清碳 排放家底,制定有效的减排措施。
增强生态环保意识:通过实施绿色低碳管理,增强企业的环保责任感,共同改善生态环境。
5)促进经济效益提升
降低用能成本:通过能源结构优化、节能技改应用、 用能行为管理、绿色能源消纳,为企业降低能源成本。 增强市场竞争力:企业通过实施能碳管理和低碳策略,提升品牌形象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市场竞争力。一体化能碳管理数字底座及智能解决方案积极响应联合国哪些发展理念?
气候行动 (SDG 13) :方融科技的能碳平台项目,通过构建一体化能碳数字底座及智慧能碳管理解决方案,直接助力全球气候行动,通过新能源运行管理和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的智能管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 (SDG 7):方融科技能碳平台,为能源公司和企业用户的清洁能源资产运营,提供高效、可靠、智慧的管理系统,包括能源数据采集、深度分析、智能运维、优化调控、碳排放核算、碳资产管理等,确保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可持续城市和社区 (SDG 11):方融科技的能碳平台项目,可广泛应用于企业集团、产业园区、城市政府等碳管理场景。通过能碳一体化数智管理,提升城市、园区 和企业的能源使用效率,管控和降低减少碳排放,推动城市和社区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 (SDG 12):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平台系统,促进企业组织碳和产品碳的精准核算、科学管理,支持个人碳普惠的推广和落实,促进企业生产和个人行为在能源消费中的负责任行为,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