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921-5598

热点推荐

ie-Cloud平台产品讲解 | 智慧光伏监控云平台建设方案之运维分析(二)
来源: | 作者:上海方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发布时间: 2023-07-19 | 329 次浏览 | 分享到:
ie-Cloud智慧光伏监控云平台【运维分析】
ie-Cloud

智慧光伏监控云平台
【运维分析】

当前企业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多采用传统运维,传统运维中,人工运维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无法有效获取光伏电站运行的全量信息,容易造成管理上的盲区,对电站的安全带来隐患。信息化程度相对落后、缺乏协同及移动作业的技术支撑,无法为多站点的运行管理提供高效的系统保障。从现状来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光伏电站运行的安全可靠性保障存在隐患。

对于7X24小时不间断运行光伏电站来说,有限的人力无法同时监控位于不同区域数量多达几百个回路,人为经验式预警也难以达到全面、精准、及时的要求;用传统的人力定期巡检的方式去管理实时运行的光伏电站系统,必定存在周期性管理盲区,进而隐含诸多安全隐患;在数据信息不完整的条件下,不利于故障的及时预警、分析及判断;

(2)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足。

光伏电站至少25年寿命甚至更长,在这25年里,设备运行状况直接影响运营成本和收益。现有的资料(一次接线图、设备台账、备品备件清单等)均以纸质化形式存在,海量光伏历史运营数据没有被有效利用,未能与故障记录、运行记录及维护等记录关联,不能形成有效的变电站设备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一方面在出现故障时,往往出现图纸找不到、厂商叫不应、备品备件型号不齐全等种种尴尬,不利于快速恢复发电,另一方面,缺乏数据及手段对站内设备进行综合管理,无法提升设备的有效使用寿命,变相增加了运行成本; 

(3)变电站人员管理效率较为低下。

60%的分布式光伏电站位于高处不方便攀爬,管理者对巡检人员的到岗情况、工作状态、工作成效等的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的掌握。另外,当变电站面临人员更替时,目前的纸质资料记录和人为经验式管理模式,无法使个站特性、知识和经验形成有效、连续传递,同时新进人员也难以在短期内全面梳理、掌握变电站情况。电站运维人员往往缺少对光伏直流发电系统的专业的基本知识,不能快速,规范地响应电站运维活动。

(4)缺乏协同及移动作业的支撑。

另外,对于分散在区域内的光伏电站,没有一个统一、高效、科学的管理平台,信息传递难以做到及时、有效,人员、车辆、设备物资难以做到弹性、最优化的调配,电工依靠自身个性经验管理其负责的单个变电站,工作中客观上存在判断的主观性、管理的偶尔懈怠性、和一定比例的操作误差性。同时缺少移动作业(如手机APP)工具手段,难以实现变电站管理的实时化、流程化、标准化和云端协同。

(5)发电量精细化管理不足。

缺乏光伏电站全量信息采集手段,对各电站的发电量无法形成直观(曲线柱状图饼图)、连续有效(数年)、多维度(同比环比)、可分析(数学建模)的体系性数据,无法做到变电站发电量的精细化管理,不能为变电站管理优化、节能降耗、修试、技改升级提供依据和支撑。


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01

展望未来,方融将持续深入技术创新和场景探索,助力我国大力发展智慧能源技术

2022-04-11

2974 次浏览

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02

展望未来,方融将持续深入技术创新和场景探索,助力我国大力发展智慧能源技术

2022-04-11

2974 次浏览

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03

展望未来,方融将持续深入技术创新和场景探索,助力我国大力发展智慧能源技术

2022-04-11

2974 次浏览

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04

展望未来,方融将持续深入技术创新和场景探索,助力我国大力发展智慧能源技术

2974 次浏览

2022-04-11

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05

展望未来,方融将持续深入技术创新和场景探索,助力我国大力发展智慧能源技术

2022-04-11

2974 次浏览

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06

展望未来,方融将持续深入技术创新和场景探索,助力我国大力发展智慧能源技术

2974 次浏览

202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