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921-5598

热点推荐

ie-Cloud平台产品讲解 | 企业园区零碳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之实施路径(三)
来源:方融科技 | 作者:上海方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发布时间: 2023-03-06 | 696 次浏览 | 分享到:
【实施路径之需求侧减排】
ie-Cloud

企业园区零碳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实施路径之需求侧减排


实现园区碳中和,主要从控制碳排放和加大碳吸收两方面入手。首先是供给侧减排,从能源、交通、建筑等方面节能减排,优化产业生产模式、使用绿色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负碳技术、倡导低碳交通和低碳生活。其次是需求侧减排,加大碳吸收,发展生态碳汇、碳捕捉与封存等技术。打造园区零碳零碳操作系统,汇聚园区内水电、光伏、储能、充电桩等各类能源数据,实现园区能源智慧管控。

需求侧减排

1、工业企业

在能源消费侧,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降低高耗能制造业碳排放量、实现绿色制造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步,其中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和建材等行业需要重点发力。高耗能工业园区实现低碳化乃至于零碳化的主要途径包括:优化产业链布局以提升集群内循环效率;工艺优化以提升能源产出效率,积极推动工艺创新,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加快低碳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通过余热余压利用电能替代材料循环利用使用低排放原料等手段降低生产过程直接排放

2、零碳建筑

零碳建筑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充分利用建筑本体节能措施和可再生能源资源,通过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汇实现净零碳排放的建筑,同时,还可以减少其他空气污染物,降低建筑运营成本,改善建筑内部环境,并提高建筑抵御气候变化的能力。根据世界绿色建筑协会相关数据,来自建筑物的温室气体排放占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的近40%,成为各种类型园区中的主要碳排放来源之一,并贯穿园区建设的全过程。其中来源于钢铁、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的生产和运输,以及现场施工过程的碳排放称为建筑的内含碳排放;来源于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包括暖通空调、生活热水、照明及电梯、燃气等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为建筑的运营碳排放。打造零碳建筑,在源头上实现全部能耗由场地产生的可再生能源提供,积极采用低排放水泥等绿色建筑材料充分结合新设备、新技术对建筑内部环境进行节能改造,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能耗。

3、零碳交通

零碳交通指交通运输使用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能够为零,或者其产生的碳排放能够被其他途径所吸收中和。常见的交通减排方式包括减少出行、改变出行方式以及使用零排放的交通工具、选择使用更加清洁的能源、提升交通工具能源使用效率、提升路网通行效率等。园区实现零碳交通,首先需要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实现交通工具电气化,通过合理规划、有序建设充电站等配套设施,做好充电设施预留接口与停车场区域总体布局,以电能代替化石燃料实现交通过程的零碳排放。其次,优先发展园区公共交通,建设集约高效、智慧便捷的绿色公共交通体系,鼓励公共出行、共享出行等零碳排放出行方式。再次,园区需要完善智能交通体系,推动智能化交通管理和智能化交通服务以提升通行效率。最后,园区需要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应用新型技术方案等方式避免和减少出行,提升出行效率等。

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01

展望未来,方融将持续深入技术创新和场景探索,助力我国大力发展智慧能源技术

2022-04-11

2974 次浏览

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02

展望未来,方融将持续深入技术创新和场景探索,助力我国大力发展智慧能源技术

2022-04-11

2974 次浏览

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03

展望未来,方融将持续深入技术创新和场景探索,助力我国大力发展智慧能源技术

2022-04-11

2974 次浏览

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04

展望未来,方融将持续深入技术创新和场景探索,助力我国大力发展智慧能源技术

2974 次浏览

2022-04-11

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05

展望未来,方融将持续深入技术创新和场景探索,助力我国大力发展智慧能源技术

2022-04-11

2974 次浏览

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06

展望未来,方融将持续深入技术创新和场景探索,助力我国大力发展智慧能源技术

2974 次浏览

202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