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政策驱动 零碳园区成国家战略新焦点 产业园区作为经济活动的核心载体,贡献全国31%GDP,但能源消耗占比超60%,碳排放量更达70%。当前,园区普遍面临产业结构高碳化、能耗管理粗放化、能源数据碎片化以及碳排放模糊化等挑战,传统的“末端治理”模式远远跟不上双碳目标的步伐。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2025年重点任务——打造“零碳园区”,为产业园区低碳建设按下了加速键,一场关乎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变革正在全面展开,产业园区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方融科技深耕能源领域三十余年,专注于能源绿色化数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致力于推动数字科技赋能园区的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为园区提供从顶层规划→详细设计→整体建设→运行管理→零碳认证的闭环服务解决方案,助力园区抢占绿色竞争新高地。
解决思路 管服融合 数智赋能全生命周期 零碳园区建设以数智化管理为核心,依托智慧园区平台,实时监测能碳数据,可实现碳足迹的精细化管理。核心策略包括:增设新型电力系统光储充智能微网系统,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比重;打造低碳交通体系,扩大新能源应用;增设能碳一体化管理平台,智能监控能耗与碳排放,实现能碳数据可视化与能效碳效的优化;建设零碳管理体系,制定绿色低碳报告与核查制度。整体设计旨在以数智技术全面革新园区能源结构、环境监测与资源管理,驱动园区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实现管服深度融合,赋能园区全生命周期的智能跃升。
建设目标 从“低碳试点”到“零碳标杆” · 能源转型:提升清洁能源占比,节能降本,绿色减碳。 · 能效升级:通过AI智能运行,提升综合能效。 · 产业协同:构建循环产业链,固废资源化。 · 认证增值:支撑园区获取零碳认证,助力绿色金融授信额度。
建设方案 四维一体 打造低碳零碳园区新生态 1 能碳一体化数智管理平台 全景统览,智能管控 · 监测层:接入电、热、气、水等全景能源数据,实现能耗与碳排放的实时精细化测量。 · 分析层:通过专家规则和AI算法预测负荷、优化能源运行,挖掘节能降碳潜力。 · 管控层:设定能耗和碳排预算指标,自动预警超标风险,联动调控设备运行。 2 综合能源系统 绿色供能、多能互补 高效节能、智慧调控 · 源侧:整合光伏、风电、储能等分布式新能源,构建微电网。 · 网侧:通过能源互联网、微电网、冷热网 “三网互联”,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 荷侧:部署高效机房、智慧照明等终端用能设备,降低单位能耗。 · AI动态调节能源运行,打造智慧的能源供应与调配网络。 3 低碳技术集成 从建筑到交通的全场景覆盖 · 零碳建筑:应用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减碳潜力达25%。 · 光储充智能微网系统:增设新能源,配合储能、充电桩的设置等“光储直柔”的运用,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 · 资源循环利用100%:通过废弃物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等措施。 · 零碳管理体系:建立园区零碳管理制度、碳排放统计报告制度、园区碳盘查及核查报告。 · 绿色交通:配套充电桩、共享出行系统,推广新能源车。 · 碳汇景观:盘查园区绿化碳汇,中和园区剩余碳排放。 4 智慧运维 全周期托管,降本增效 提供7X24小时在线监测、智能巡检、智能预警、运行分析、缺陷处理、故障诊断、维保、电试、改建等,打造新型“线上感知+线下服务”一体化智能运维模式,助力用户实现高效、可靠、经济的电力运行。
核心技术 能源数字底座+AI能碳大脑引擎 解锁“零碳密码” 1 能源数字底座:e-CIM全景能源模 型体系、五维能源数据库 针对能源电力数据复杂特征,独家首创提出e-CIM全景能源模型体系和五维能源数据库,作为独创能源数字底座的底层技术。 2 AI能碳大脑引擎,赋能全场景智 慧能碳管理 基于全景能源数字底座,结合云端AI能碳大脑,实现能源端到端自主学习,覆盖新能源生产、负荷用能、微电网调控、设备运维、虚拟电厂运营、专家客服、知识管理等零碳园区相关的全场景能碳管理需求。
总结展望 零碳园区 未来已来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零碳园区已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方融科技凭借“技术+场景+服务”的全链能力,已助力浙江、江苏、福建、安徽等地的产业园区实现年减碳超万吨,能效提升20%以上。2025年零碳目标倒计时已开启,方融科技愿与更多园区携手,以数智化赋能园区,共筑绿色发展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