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921-5598

热点推荐

碳管理数字化:数字能源企业的淘金洼地?
来源:IESPlaza | 作者:上海方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发布时间: 2024-02-23 | 66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4年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775号国务院令,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业界普遍认为,随着《条例》的签署,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法律依据将更为明晰,未来碳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碳市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能源数字化企业有何机会?

此前,方融科技董事长蒋晔在接受IESPLAZA综合能源服务网采访时说道:“‘双碳’是几十年的过程,而能源数字化则是它的基础,在‘双碳’大背景下,碳管理数字化将进入爆发式增长的窗口期。”

1
碳排放权交易迈向标准化

碳排放权交易是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助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

近年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稳步推进。

2011年10月,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地启动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工作,2017年12月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

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整体平稳,年均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比例超过40%。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纳入2257家发电企业,累计成交量约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碳排放权交易的政策效应初步显现。

与此同时,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建设方面的短板日益明显。

此前我国还没有关于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依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规章、文件执行,立法位阶较低,权威性不足,难以满足规范交易活动、保障数据质量、惩处违法行为等实际需要。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签署将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提供明确依据,有效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

从近年政策上来看,从“能耗双控”转向“碳双控”,是大势所趋。

碳排放“双控”是指通过设定和控制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来实现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双重限制和管理。相比之下,能耗“双控”更多关注能源消耗的总量和强度的控制,并未直接针对碳排放进行限制。

▲双碳政策梳理图源:国联证券

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执行院长姬宏旺提出,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是管理的升级,是难度的提升,是一个从“一维”转向“多维”、从“单项控制”转向“系统控制”,甚至可以说是从“精准控制”转向“模糊控制”。

然而,产业革命和技术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先立后破,难度之大任务之艰前所未有。

2
高耗能企业的一声“碳”息

当前,不少高耗能企业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随着国际贸易的逐步扩大,加之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以及贸易与环境的冲突愈演愈烈,各国政府对贸易的干预不断加深,发达国家采用一种名义上更加“合理、合法”,操作上更加“隐蔽、灵活”的新型技术性贸易壁垒——碳壁垒。

例如,瑞典和意大利要求进口的光伏产品提供环境产品声明(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EPD)。EPD是国际公认的基于ISO14025标准的一套环保报告,严苛跟踪检测某一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原材料获取阶段、制造加工阶段、运输阶段、使用阶段、报废阶段等。挪威、荷兰、西班牙等地区也在酝酿产品碳足迹要求。

同时,随着“碳市场”的政策、标准等不断完善,国家将对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等问题进行严管、严查、严罚,进一步规范“碳市场”。

当碳排放急刹车成为时代所迫,许多企业面临着“碳管理”难题:

首先,企业很难正确预算碳数据,原因在于碳排放的数据很难准确获取。企业要想进行有效的碳管理,要计算自身在社会生产活动各个环节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让企业的“碳足迹”数字化。

其次,“碳足迹”的核查涉及公司经营的各个环节,现在一些企业仍然处于纸质化测算的阶段,效率不高且会产生较大误差

需要进行全球化经营的企业,其供应链复杂庞大且涉及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不同范围的碳排放,想要统计管理整个供应链的数据,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精力难以想象。

内外交困下,谁能成为攻破“紧箍咒”的“金箍棒”?

3
以数字化技术破解碳管理难题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指出,碳管理首先要解决的是碳在哪里、有多少碳的问题,所以碳核算非常重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构建碳排放因子库,运用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

此外,无论是碳账户还是碳市场,要想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数字化技术是重要抓手。如果将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那么完整的数据供应链体系可以和碳市场、投融资、环保、能源市场有机结合。

当前,数字化技术在碳管理中已有不少应用,如:

数据采集和监测:数字化技术可通过传感器、物联网和自动化系统,实现碳排放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监测。企业可以准确了解不同环节的碳排放情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减排策略和措施。

数据分析和优化: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对碳排放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找出潜在的减排机会和效益最大化的方案。企业可以优化能源消耗、生产流程和供应链,以减少碳排放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能源管理和节能: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能源消耗的全面监控和管理。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能源监测和分析软件,企业可以精确监测能源使用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能源浪费现象,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随着碳管理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碳管理数字化相关业务或将迎来爆发期。

碳阻迹创始人兼CEO晏路辉表示,中国碳管理市场到2025年将超过1000亿元,到2030年将超过4500亿元,到2060年将达到惊人的43286亿元。其中,碳管理软件市场和碳咨询服务市场基本上各占一半。

不少能源数字化企业已开始“碳”索之路。

如百度推出了百度智能云度能AIoT能碳数智化平台,基于完善的物联感知数据、场景知识、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具备预测、决策能力的AIoT模型,针对不同场景提供可自动执行,并能持续优化的节能降碳策略。

方融科技打造“城市双碳管理平台”,该平台通过对区域内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碳数据、碳指标及能耗数据指标实施统一管理,可以实现能耗及碳排放足迹的可跟踪、可分析、可视化,以及区域内能耗碳耗全流程实时统计、精准跟踪和及时预警。

……

显然,碳管理的数字化,已经成为数字能源企业的新淘金洼地。


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01

展望未来,方融将持续深入技术创新和场景探索,助力我国大力发展智慧能源技术

2022-04-11

2974 次浏览

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02

展望未来,方融将持续深入技术创新和场景探索,助力我国大力发展智慧能源技术

2022-04-11

2974 次浏览

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03

展望未来,方融将持续深入技术创新和场景探索,助力我国大力发展智慧能源技术

2022-04-11

2974 次浏览

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04

展望未来,方融将持续深入技术创新和场景探索,助力我国大力发展智慧能源技术

2974 次浏览

2022-04-11

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05

展望未来,方融将持续深入技术创新和场景探索,助力我国大力发展智慧能源技术

2022-04-11

2974 次浏览

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06

展望未来,方融将持续深入技术创新和场景探索,助力我国大力发展智慧能源技术

2974 次浏览

2022-04-11